影响电化学除油的因素
(1)温度。温度愈高,电解液的导电性愈强,除油效率愈高,但一般宜在70~80℃即可。
(2)电流密度。电流密度愈大,产生的气体愈多,除油效率愈高。但一般宜在5~15A/ dm2之间即可。
(3)时间。分阴极时间和阳极时间,阴极时间长易除去油,但易渗氢,且易有金属杂质析出,故一般宜在1~2min内。阳极时间长,虽有除去表面在阴极时析出沉渣的作用,但同时有氧化作用,时间过长,特别是有氯离子存在下易使表面发生点腐蚀,故一般阳极时间以0.5min为宜。溶液中没有氯离子存在时,也可在专用阳极除油溶液中进行5~10min。为了取得较佳效果,可采用阴极和阳极的联合除油,要采用反向双掷电闸,即先在阴极除油1~2min,后在阳极除油0.5~l min。可以减轻渗氢和氧化作用。
(4)乳化剂。在电解除油中,有机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已降至次要地位。乳化剂往往有很强的发泡作用,为了避免在液面上电解时覆盖大量含有氢气和氧气的泡沫(这些泡沫在电极上产生火花时会引起爆鸣),必须控制有机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在1~2g/L之内。
(5)对极。与不锈钢零件在除油时相对应的电极可采用不锈钢板或低碳钢板对极面积要比不锈钢零件面积大些,主要起导电作用。